close


獨家專訪《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》


增添了幾分沉穩的楊元慶,領悟到「有大志,就能克服很多事」,證明他不只是大膽而已……


採訪/朱紀中、曠文琪 整理/曠文琪


大膽的楊元慶!這是我原本想替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所下的標題。雖然外界形容他的用詞,總是外表溫文儒雅,進退有據。


但,從六年前,《商業周刊》第一次以楊元慶做為封面故事主角時,這個印象就逐漸累積,他當時剛從聯想創辦人柳傳志手上接下總裁兵符,「三十七歲,電腦少帥」,我們這樣形容他。少年得志的他自述,「以前柳總是要走二十步後才敢開始跑,我是走五步後就開始跑了!」


又經過四年,二○○五年,楊元慶完成了對IBM的PC部門收購動作,他不顧柳傳志反對,堅持買下營收比聯想大三倍的IBM,「大膽!」連華碩董事長施崇棠都這樣批評。楊元慶雖然對我們坦承他整合兩者供應鏈時很忐忑,「就像是替一個飛奔的火車換輪子似的……」但是,他仍堅持這條路不會錯。


去年八月他來台灣,當時聯想與IBM合併後的成效還沒顯現。問他的心情,他只說,無限風光在險峰。


今年,《商業周刊》獨家專訪楊元慶,專訪前夕,他剛從香港結束法說會,宣布新聯想在北美市場已轉虧為盈,並且在歐洲市場連續三季營收成長率都高達五○%,這讓當初看衰聯想的外資紛紛改口,今年以來,聯想的股價上揚幅度達四五‧六%(以六月二十九日收盤價計算)。


當我再見到楊元慶時,發現他有些不同。除了更自信,穿著由專人打點的名牌服飾,與兩鬢的白髮外,還多了些沉穩。總大膽往前衝的他,學會謀定而後動。為了讓合併順利,他學會無為而治,等到過了合併混亂期,他就立刻大刀闊斧,要求做不到一百分的人出局。


他對自己也不放鬆,「他真的是拚了命在學習。」當花旗環球董事總經理楊應超,恰巧聽到楊元慶跟外資以英文開玩笑時,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,因為一年前,楊元慶還是個只能以中文開國際法說會的CEO,為了扮演好國際級總裁的角色,他舉家搬到紐約,找了家教,開始補習英文。


「只要你有大志,你就會克服很多事。」楊元慶只花了七年,領悟到很多專業經理人要花二十年才學會的事,證明他不只是大膽而已。


以下的專訪內容,是聯想購併IBM兩年來,楊元慶首次剖析自我心情轉折。而在明基與TCL等大廠購併案紛告失敗後,可以一窺,聯想能成功的關鍵。 


《商業周刊》問楊元慶(以下簡稱問):聯想在上一季財報獲利數字創合併以來新高,但市占率被宏超越,是否代表現在獲利率對於聯想的重要性勝過市占率?


有自信。不相信聯想模式會不成功


楊元慶答(以下簡稱答):當然我們的營利仍有很大改善空間,購併之前,聯想的淨利率有五到六%,現在只有一到二%,但是,對於新的聯想來說,目前主要目標還是營利性增長,也就是確保營利的情況下,獲取快於市場的增長。所以我們把增長放在第一位,進一步改善營利放在第二位。


問:你憑什麼相信聯想的業務模式可以贏?


答:我們比較有特色。現在大多數都是用一種模式Cover(覆蓋)所有客戶,如戴爾只做直銷,但是聯想是依照用戶的購買習慣去設計模式,我們有兩種模式:一個是關係型客戶,一個是交易型客戶,聯想針對不同客戶,採取不同業務模式。關係型客戶通常是大企業,希望穩定,按照訂單交貨。交易型客戶多是中小企業與一般消費者,他們對產品需求時尚,追求新技術與好的設計,生產方式是大量生產。我們是按照客戶不同類別來設計,涵蓋的層面最廣。


另外,好消息是,聯想從交易型模式起家,而因為目前的市場趨勢正從企業客戶轉移到消費型客戶,這將對聯想更有優勢。


問:聯想現在等於是把中國成功的業務模式複製到全球,如果模式失敗,你覺得可能是什麼理由?


答:我不相信會不成功。不成功就是聯想不成功。不會是Model(模式)不成功。


問:現在聯想怎樣看與宏間的競爭?宏董事長王振堂說,你們並不是個國際企業,你怎麼看?


答:這個問題我不回答,我不像有些公司會指指點點的。我認為,一個企業更多應該關心在自我競爭力的檢視上,外面的市場份額是水到渠成的。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。有些企業喜歡做這些比較,我不愛,我喜歡打基本功。


問:你最近白頭髮好像比較多?


答:是啊!(摸摸頭髮)國際化折磨人啊!


問:壓力很大吧?


答:壓力很自然的啦!大家都認為這是很難的交易,別說是中國企業購併西方企業,就連美國企業購併自家企業,成功率也只有三成,更何況我們還這麼早就跑去購併,購併的還是美國這麼大、有深遠文化的公司。


問:購併難度超乎你想像?


答:在想像之內,但真的難。


問:這一季獲利很漂亮,也在預期?


答:差不多在預期內,你如果看我們三、四個Quarter(季)以前,我跟投資人溝通說的話,大概就能證明這一點。我當時說,大家對我們要有耐性,那時候我們完成購併後第一階段任務,讓業務穩定而不滑落,客戶與員工不流失。接下來我們要做變革,增加競爭力,然後開始獲得重新增長。但這是一個變革,這個難度比第一階段還難,可能要花三到五個季度。現在等於是吻合我們的預期,當然,現在要說這個購併徹底成功,仍為時尚早,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季度是成功的,還需要二到三個季度。


肯拚命。做到九九%,都不算達成目標


問:你現在已經進入到第二階段的整合,你覺得你們變化最多的是什麼?


答:建立起說到做到,Performance Driven(績效導向)的文化。


問:這原先是聯想的,還是IBM的文化?


答:原來的聯想就很追求Performance Driven。我們認為,一個企業要成功,就必須說到做到,但是要說到做到,聯想對這個要求的很精準,連訂定目標都要求是科學與合理的。


IBM過去的文化裡,會先承諾一個比較高的目標,但是最後年底完成率約有八○%到九○%,然後大家就想辦法找理由解釋。更要命的是,各管理層都可以寬容這些,九十也OK,八十也OK,但他們不知道,這樣下去大家就沒有一個底線了,沒有什麼事情是不能容忍的。我現在主張,你說到就要可以做到,只達成九九%,都不算達成目標。


昨天我跟我們的台灣團隊,也說這個問題,他們匯報進度,我看所有數字都是紅的,就是都沒有達標,我仔細看,每個都只差一個百分點,我說,為何你們不想一下,還有十幾天時間,再努力一下,就可以達到一百分,其實這比過去好,過去可能才八十、九十。但是,這已經不符合現在新聯想的需求。如果是過去的老聯想團隊,一定會拚了命要達到百分之百!(聲音變大)那是不達目標不罷休的拚命精神!


問:當你剛購併IBM時,你跟美國同事描述聯想原有文化時,他們反應是什麼?


答:第一個階段,我的目標是穩定。所以,我還沒講,要不影響大局,我強調的是,什麼都不變,第二個階段我才強調變革。現在是第二階段。


問:第一階段要不變,很難吧?


答:不變比變還難。這兩年,我學習最多的是包容與耐心。


我們很清楚要保留大客戶,所以我們必須要保留員工。我們下了很多功夫,讓聯想這兩年穩定下來。


問:包容與耐心,跟你以前很追求高效率的個性好像不同?


答:把大方向想清楚,就會調整心態。


問:即使第一階段淨利率往下掉,達成率沒做到,你都可以忍受?


答:那段時間我不是什麼事情都沒做,但是我確實不會把過去的做法拿來嚴格檢驗,不會沒做到就要對方走人。文化要融合,必須要從讓大家互相碰撞開始,你要了解差異前,先要發現差異,然後才能決定哪個是正確的方向,大家看到對的方向後,才能認真執行下去。


問:對的方向怎麼決定?


答:這要看一把手的尺,但是透過碰撞,也容易產生公理。我剛講的說到做到的例子就是最清楚的,到底是要做到八十、九十分好,還是要一百分才好,這還需要辯論嗎?當你做為執行者,當你看到自己的中國同事都可以做到一百一十分的時候,若有強烈對比在,你還抬得起頭來嗎,你高興嗎?


問:你現在說起話比以前更嚴厲了?


答:對啊,這不是說話是否嚴厲,而是行動。你知道的吧,(身體往前傾,聲量大起來)我可以很Nice(和善)跟你說話,但你還是八十或是九十分,那對不起,我就要你走人,我們現在確實有些人就因此走了。


問:你在合併初期選擇觀察、不變動。不過,之前我們訪問明基董事長李焜耀,他說,他最後悔的一件事情是,一開始沒把經營管理階層全都換掉,才讓文化衝擊造成的傷害蔓延下去。(編按:明基於○五年十月購併西門子手機部門,○六年九月宣告破局。)


答:變與不變會依照購併時的狀況有所不同。但最重要的關鍵是,購併方一開始有沒有很能掌握狀況,對市場與被購併方的發展很清楚。


問:很多人做購併都失敗,你覺得聯想為何會做得不錯?


答:我很按部就班,很務實,一開始,我們就很清楚自己Run(經營)國際化企業缺乏經驗,所以購併前就決定找美國人做CEO,而不是自己跳下來做。現在大多數所謂國際化的公司,管理團隊多來自同一個國家。但我們前二十名的經營管理階層,來自十個國家。


問:你說你有很細緻的準備,但你們沒有經驗,怎麼準備?


答:我們請高盛做財務,麥肯錫做戰略顧問……我們請了很多顧問,大概不下於十個。


問:老師這麼多,要聽誰的意見也是個學問?


答:對,對,(點頭)這個很重要,你也要有自己的判斷。


問:這段過程中,誰是你學習最多的老師?


答:是實踐。在過程中,你經歷、你回過頭來總結,當時處理的方式,是對還是不對。這是很好的學習方法。


問:你本身是反省能力很強的人?


答:我認為我自己是學習能力很強的人,一個人若學習力很強,會比較願意留時間來思考與反思。我要求自己跟其他人,把五官充分利用。有問題就用嘴巴去問,用耳去聽顧問與師長的意見,用眼睛去看書……。


有毅力。每天練英文,變成徹底的國際人


問:購併後這麼忙,怎麼能夠空出時間來學習?


答:不,這時學習更重要。能不能學習,無關你坐的位置高低,而是你能否決定這是你現在應該做的,還是不應該做的事情?如果能決定出來,你就會找出時間去做反省。


問:大陸媒體形容你這兩年從講話、穿著,都已經是徹頭徹尾的國際人,你是怎樣強迫自己做這些調整?


答:(沉思了一下)。嗯……關鍵是看你的志向,如果你是小富即安,這種人學習精神與突破自我的意識就不強烈。我的志向裡,就是聯想能成長為國際品牌,所以我也要從一個本地化的人才,成長為國際視野的人才。若你有志向,你就會有學習動力,但還得要有韌性,不能碰到難纏就回頭。


你不說別的,光是時差、工作習慣,都是難纏。改變習慣是最難的,你知道嗎?


過去我很難搞時差,我在飛機上都睡不了覺,但現在,就是有時間就睡、睏了就睡,就是這樣子。你說工作習慣,過去我很規律,都是九點開始,然後工作到晚上,但現在要習慣最有效率的工作時間是早上九點以前,晚上是七、八點以後。這需要很大的毅力與韌性。


包括學英文,我不知道你們是否從小就學英文,但我從來沒出國留學過,對我,真是非常大的挑戰,剛開始開會時,你說我們聽美國人講英文都很困難,然後一下子把你甩到Operation Call(行政會議)上面,那是五花八門的英文啊,一下子是美國音,一下子是澳洲音,什麼印度音,但是如果我要坐在這位置上,我就必須忍耐和學習。


問:你現在還每天練習英文嗎?


答:怎麼可能不學,這是逼人進步的最好方式。沒有時間只是藉口,不做只是沒有毅力而已。


我一直跟我同事說,要做為成功的人,要有三個要素。第一,要有志向,做人要正派,這是一個人要成為大樹前埋下的根,根正才苗紅;第二就是韌性,這是樹的枝幹;最後是要有學習精神,這是樹的葉子,不斷吸收養分,才能變得旺盛。


問:所以你會獨排眾議去購併IBM,現在又要把中國模式複製到全球,不是大膽而已?


答:哈哈,對,我是先有大志,才能做下去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ruejrh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